您好,欢迎来到智汇教育!
智汇工业

超10所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出炉!

编辑:intern-edu时间:2022.06.01 浏览:4215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发布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

目前,已有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十余所高校陆续公布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


因篇幅有限,青塔Pro仅提取了部分学校建设方案中的相关重要信息,如需全文,请后台回复【双一流建设】获得。

上海交通大学

中长期建设目标:

到 2035 年,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人才培养成效、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引领效应、国际办学声誉获得全球广泛认可,成为精英人才的孵化地、学术大师的聚集地、创新科技的策源地、杰出思想和优秀 文化的原创地,为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做出突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 15 年努力,到 2050 年,学校实现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的历史性奋斗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品质、大学治理体系及办学模式赢得全球广泛声誉,成为英才的成长沃土、国家的创新引擎、全球的学术重镇、人类的知识殿堂,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卓著贡献。

学科建设目标:

到 2025 年,工科突破性、颠覆性重大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整体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稳居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前列,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保持领先优势,信息、材料、生医工等若干学科(领域)跻身国内顶尖行列;作为骨干基础学科的理科在前沿知识探索、原始创新研究、建设机制与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和基础研究实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稳居世界一流行列,主干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前列,生物学保持国内领先,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等学科实现新突破;生命医科研究解决人类生命、健康重大问题的创新贡献更加突出,整体实力保持国内前列、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临床医学等学科夯实国内顶尖优势;人文社科延续文脉、创新思想、资政启民影响力明显提升,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跻身国内一流前列,工商管理等学科保持国内领先,人文基础学科全面夯实。

学科建设主要措施:

通过实施系列学科建设计划,进一步激发院系活力和学科创新能级,推进学科建设结构性变革和系统性提升,将一流学科生态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国家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向世界一流前列阔步进发。

学科高峰攀登计划。支持一流优势学科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前列。

学科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加强学科高水平人才引育和创新能力提升,深化“队伍、平台、项目、育人”一体化建设。

学科交叉创新计划。强化学科交叉政策引领与支撑, 改革创新学科交叉的人员兼聘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合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系列制度体系,进一步打通各学院、学科、研究院、团队之间的壁垒,实质性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

大学科战略行动计划。依托一流建设学科,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实施“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等大学科战略行动计划,集全校之力,汇聚队伍,凝练方向,形成交叉创新燎原之势。

武汉大学

建设目标:

到 2025 年,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基本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 2035 年,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指标全面提升,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学校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建成一批世界一流顶尖学科

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学校学科布局更加优化,学科质量整体提升,高峰学科更加凸显。基础学科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家重大科技问题上作出关键贡献的工学学科明显增加,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命医学学科在重大医学发现、解决人民紧迫健康需求上取得重要成果,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肥沃土壤,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武汉大学学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学术团队和学生的成长度、国际学术同行和社会对学科的美誉度,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一流建设学科及其带动作用:

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地理学、生态学、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支撑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主要发展举措:

1. 面向国家需求,优化学科战略布局。

实施“基础学科登峰计划”,壮大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做强科研条件支撑平台,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原始创新,注重交叉融通,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实质突破,全面提升基础学科实力。

实施“主干学科强身计划”,加速生命医学腾飞,按照“临床引导、基础突破、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强基础与临床融合,促进医理、医工、医信交叉;增强工学主流优势,瞄准信息、能源、材料、制造、国防安全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和结构,提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夯实哲学社会科学重镇地位,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实施“传统学科鼎新计划”,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挖掘传统学科新的增长点,优化学科发展方向,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传统学科转型发展中的应用,推动一批传统学科拓展新兴方向或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实施“学科交叉会聚计划”,建立以重大挑战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会聚引导机制,完善与学科交叉相适应的科研平台高效联动机制、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的良好生态。聚焦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积极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长点。

2. 聚焦内涵发展,优化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科、学院和学部等行政建制关系,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组织架构。优化学位点和专业结构,健全学位授权点增设、评估、预警、调整与退出机制,完善本科专业规划、建设和调整机制,布局一批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学科专业,调整一批与学校定位契合度不高、发展潜力不大的学科专业,形成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盘活存量,统筹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以一流标准支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重点支持对接国家战略急需的主干学科方向,高起点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严控新增学科质量。完善以目标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监督、考核、激励相配套。

改进学科评价机制。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的评价导向,实施学科分类评价,健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实施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强化绩效激励,注重以评促建,完善学科建设交流和反馈机制。


往期推荐

● 预计总投入3074亿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 学以致用,贝加莱橙色平台助您成就智造人生
● 全梳理!人工智能专业狂增180所高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一批项目立项名单
● 官宣!16个新职业诞生,新兴产业为主!
● 教育部批准4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就业季遭遇疫情,是否最难就业年?
● 33所“新大学”,来了!!

● 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909万!


                    

智汇工业(Intelligent Industry)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Intelligent Industry
京ICP备1503014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