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教育!
智汇工业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机器人技术发展创新前景巨大

编辑:沧海一土时间:2022.08.23 浏览:3348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就医疗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行业协同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问题接受了智汇记者的采访。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


医疗机器人前景广阔

医疗机器人作为全球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对解决国内外医疗资源紧缺及医疗效率问题有重要作用,且在带动国内外医疗器械领域向高端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立宁院士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到四个面向,这其中就包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健康和医疗保障成为国家重点关注方向。医疗机器人作为智能健康方面重要的高端设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医疗机器人与这些新兴技术交叉与融合,促进了新的医疗场景应用。我国机器人技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淀与发展,在人才储备、技术应用、团队研发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医疗市场使用条件,由此可预见医疗机器人在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将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重要的贡献。

 

工业机器人将向复杂场景应用发展

有别于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迭代,并随着当前智能制造的需求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孙立宁院士表示,在过去这五年和未来三到五年中,工业机器人的大体发展趋势将主要围绕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代替人工方面的应用展开。目前阶段的工业机器人正面临着高速、高精、重载、轻量化等技术层面的挑战,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还有更深的攻克空间。

同时,随着人机写作机器人的出现,对机器人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机环境的建模、感知以及人机交互的自动编程,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技术的重点攻克难题,孙立宁介绍到。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共创新机遇

孙立宁院士表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是单向的,必须与制造业等传统工业相结合,从研发、制造、销售和绿色链条等角度协同发展。协同发展中涉及的包括人才储备、技术发展、资本整合等因素应协同发展,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一方面不断尝试打造生态产业集聚区,包括大学专业的更新及优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学科的调整、与政府建立科技创新载体等工作,将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发展,赋能企业;另一方面鼓励创新创业,通过与资本市场合作打造创业生态,同时成立机器人协会、标委会等专业组织辅助进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引进资本等流程,帮助创业团队引进这些要素,持续赋能,使行业能够可持续协同创新发展,并将产业链和创新链联合,瞄准高端行业、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推动机器人的应用。

 

青年力量为机器人行业添砖加瓦

此次大会青少年团体及人才也积极的参与到了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活动中来。孙立宁院士对这些科技人才储备力量表示了特别关心和关注:“作为从事机器人教育方面的老师,孩子们能够参与这种创新活动,使我非常有感触。我小时候看《我爱科学》,对我的启发很大,感觉科学知识会改变人们的命运甚至未来。”在科普教育方面,孙立宁院士提到他在苏州和全国给中小学做免费的科普讲座大概就有50余场,去年代表中国科协、中国机械联合会到张掖地区,现场给几十个中小学做科普教育,并描述了现场青少年团体对科技的强烈兴趣和憧憬。此次世界机器人大赛是对青少年的综合的测验,大赛响应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号召,相信通过大赛,一定能培养出未来中国机器人领域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孙立宁院士提到:“对于现阶段已经在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创新工作的年轻力量,各方面技术与机器人相关的知识体系的整合尤为重要。机器人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了解时代变革,了解行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从需要中找创新和发展,整合新的知识不断坚持创新,并同时注意与商业和资本的合作,这样才能使技术和社会互相兼容,产生真正巅峰的研发成果。”

 

后言

现阶段机器人需求已经非常旺盛,现有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应用到生活场景,但机器人产品的快速性、准确性仍需要不断优化和进步。此外,在针对我国国情发展的重点领域如医疗以及农业,如何使机器人技术和产品为此更好的提供服务仍需探讨。同时,在机器人产业中所涉及的核心零部件如传感器、芯片等必要组成部分,我国机器人行业和研发团体需要不断创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在这方面我们的发展道路仍长,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未来可期。


作者:智汇珺主


智汇工业(Intelligent Industry)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Intelligent Industry
京ICP备15030148号-3